衢州7月21日讯(张斌、董一新、王淑仪)“今年以来,我们的液晶模组生产线已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下半年新生产线投产后,今年总产值将达到20亿元。”
近日,在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生态产业园,衢州东聚康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聚康)相关负责人魏军告诉记者。
2022年4月,东聚康决定落户衢州。从投资协议签署到第一条生产线投产仅用了100天。这是近年来深圳企业“扎堆”到衢州的典型场景。
数据显示,2022年,深圳企业将在衢州投资13个工业项目。今年2月,衢州市代表团在深圳推介招商活动期间,双方又签约15个项目,总投资202.1亿元。 2022年以来,柯城区生态工业园已吸引东聚康等6家深圳企业落户。
深圳企业“组织”到衢州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记者采访获悉,随着深圳产业发展的溢出效应不断显现,一些制造企业出于成本等因素考虑,开始转移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产业整合,提升竞争力。
魏军告诉记者,公司落户衢州后,全面更新了生产线,整合了分散在深圳周边的10余家光电上下游相关企业,提升了公司“小闭环”产能。
“我们的客户主要是迪拜、巴西、印度、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目前,我们还在与浙江工业大学洽谈合作,通过加强研发,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魏俊说道。
在深圳工作近20年的魏军明显感觉到,越来越多同样深耕光电行业的同事正在选择浙江和衢州。今年2月已投产的源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森)就是其中之一。
7月20日,源森生产车间。记者张斌摄
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在封闭的无尘车间里有序地组装液晶模组。这些液晶模组主要出口到迪拜、巴西、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和其他设备。
源森生产负责人刘亚辉告诉记者,生产基地的转移是公司向更高层次迈进的主动选择。 “长三角地区经济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增长动力强劲,我们希望利用这里的影响力打造自己的产业,实现进一步发展。”
包括东聚康、源森在内,今年以来,随着投资55.5亿元的中民安项目签约和投资22.5亿元的范西项目签约,柯城区生态产业园光电产业项目总投资已超过177亿元。曾参与深圳招商工作的柯城区生态产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李阳告诉,在衢州市实施“产业强、产业强”的背景下,当地政府推动形成“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良性循环,吸引光电产业链落户生态产业园,形成更具韧性的现代产业生态。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们不断推进高耗能整治,提高园区亩均税收和产业水平,原本预计会经历一段‘阵痛期’,没想到在新动能的带动下,却实现了快速发展。”李阳介绍,今年上半年,柯城生态产业园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过47%,高新技术投入同比增长近63%。
“未来,我们希望继续深化‘五链融合’,如满足‘人才链’上企业用工需求、完善高技能人才招聘和培养、推动产业合作研发、深化‘创新链’上校企合作。”李阳说道。
记者观察发现,上述企业的发展和搬迁,是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缩影。这种迁移源于不同地区竞争优势和发展导向的变化,源于市场主体自身建设的需要,源于产业升级的主动选择。
“坐落在这里,我们看重的是衢州政府的高效率、强大的区位优势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正如魏军所说,移动市场参与者在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新动能成为地方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营造优质营商环境的“正反馈”。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