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月28日电(高志苗)28日,2023年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暨“三赋”全国行上海站启动仪式暨创新创业对接活动发布“益气融通”需求活动在上海杨浦举办。
28日,2023年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暨“三赋”全国行上海站启动仪式暨“益企融合”创新需求发布对接活动举行在上海杨浦。记者高志苗摄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荣志钦指出,上海瞄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以及未来健康五个未来产业、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
《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发布会议同期。据悉,这也是全国首次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研究。该研究由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指导,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德勤中国研究发布、智芽特别支持。
研究显示,从全国主要城市对比分析,上海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方面位居全国第一,苏州、杭州、北京紧随其后,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上海近80%的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上海打造的“3+6+新轨道”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表示:“上海领先的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主要受益于上海的四大优势,即特色产业园区、精准培育服务、科技创新资源集聚、高水平产业集群。优质营商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上海已有353家专精特新企业设立技术中心,574家企业开展市级专利工作试点; 309家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占全市设立工作站数量的48.3%。上海科创板上市企业79家,总市值约1.5万亿元,融资金额约1956亿元。这些企业大多是专业化、特色化、新型企业。
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魏秉武表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现已成为国家战略,不仅需要政府的培育支持,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全社会,从科技圈到资本圈。行业等各方提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也需要脚踏实地的政策引导、更加精准的服务落实、有效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上海国家创新中心主任黄岩也认为,专精特新企业仍需在融资方式和渠道、“大中小”融合、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化制定等方面加强扶持和创新突破,产学研深度融合。
“对于专精特新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亟待打造‘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的生态赋能体系。金融机构、各类服务组织和要素方,顺利大中型企业融入创新生态,大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补充链、定链、强链,推动专精特新企业突破困难、补短板、加快发展发展。”黄炎说道。(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