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月29日讯(记者张苏)数字化进程中,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在日前召开的主题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助力白银时代跨越数字鸿沟”的座谈会上,众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建议。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首先要加强顶层设计,让老年人与时俱进。
国家卫健委原党委委员王建军表示,要把“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制度规范,对老年人群体进行统筹帮扶。
中国税务学会副会长张连起认为,平衡数字化快速发展与老龄化加剧之间的矛盾,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红利,关键是改变传统社会结构,适应人、技术和系统以满足数字化和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发展。
北京协和医学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表示,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需要衣食住行等行业各方面的共同参与,共同挖掘发展潜力。跨行业、多学科共同推进“银色经济”。他建议多部门联动,加强政策引导,激发市场活力,规范行业发展。
有与会者指出,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有利于释放网络消费潜力,促进“银色经济”发展。建议继续推动适合老年人的数字产品开发,激活农村老年人学习智能技术的内生能力。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加强老年人培训和救助。
在注重顶层设计的同时,不少专家学者着眼具体,强调要真正让科技惠及老年人,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感。
中国残联副主席程凯表示,要综合应用5G、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安装智能家居设备适合老年人、残疾人的生理特点和特点。安全需求、个性化设施和用品。同时,推动家居生活各场景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提高老年人、残疾人家庭环境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院长范晓云建议,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联动的立体监护体系。此外,推动数字技术与助老应用场景融合创新,将生活消费、情感陪伴、精神娱乐等多种服务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老有所养、老有所养、老有所养。收获,以及家里老人的幸福。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尹华提醒,各地在积极探索智慧养老应用场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智能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深度合作,实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和读取。北京金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建龙援引一份关于老年人出行状况的调查报告称,74%的老年人仍然在路边乘坐出租车。他建议,加快老年人常用的互联网应用和移动终端转型,适应人口老龄化,推广“一键网约车”,降低数字出行使用门槛。
有业内专家表示,企业应加大科技创新研发力度,进一步解决老年人“连上网”问题。同时,要杜绝广告插件、感应按钮等,为老年人提供安全的网络环境。
媒体代表表示,新闻机构要充分发挥正面宣传引导作用,传播科学、权威、积极的信息和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保健知识,帮助老年人更好地认识、融入、掌握健康知识。享受智慧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