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以来,海关总署在全国12个省区、17个口岸城市开展2023年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记者从海关总署8月31日举行的吹风会上获悉,各地积极结合实际,出台配套措施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海关总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委,围绕地方发展诉求和企业关切,联合推出5个方面19项改革创新举措。智慧港口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进口货物直提、出口货物到港直装、联合卸货等措施已达到规模化水平,如粤港澳大湾区。跨境通关实行大单。今年1-7月,申报提单6.4万张,货物5289万件。
多地海关通过监管模式创新,推动外贸产业升级,促进新业态可持续发展。例如,深圳实施进口冰鲜水产品航空快线,上海、北京等地完善生物医药研发用药品白名单机制,宁波率先开展跨境电商出口前置仓监管等。型号等
国家口岸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党晓红:进一步优化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支持海关海外仓建设和跨境电商出口拼箱发展。今年1-7月,天津跨境电商B2B出口货值达441.3亿元,是企业对企业跨境电商出口规模,同比增长15.1%。
不少地方实现内外贸货物同船运输,助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长江沿线、长三角沿海港口实现协同卸货,每TEU节省物流成本100-400元。重庆开通上海至重庆直达快运专线,水运通关手续时间缩短90%以上。青岛已开通直达中亚班列,连接上合组织和“一带一路”沿线23个国家54个城市。
今年以来,各地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港口收费目录清单公示制度并动态更新,实现清单外不收费。
据初步统计,今年1-7月,宁波、上海、深圳等沿海港口已实现国际航行船舶引航(系泊)费定向减免约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