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米k60pro和小米13哪个好

  有人调侃,“亚马逊越来越‘调皮’了,也越来越系统化了。”   日前,不少卖家发现亚马逊部分品类的产品页面出…

  有人调侃,“亚马逊越来越‘调皮’了,也越来越系统化了。”

  日前,不少卖家发现亚马逊部分品类的产品页面出现了新的搜索按钮:More Like This(更多类似产品)。点击该按钮进入页面后,系统会推荐大量款式相似的商品,然后下拉页面会显示系统推荐的更多相似商品。可以说,这和淘宝的“查找同款”功能几乎是一样的。

  据悉,这项新功能还在测试中,目前只有手机上的部分类别可以看到。根据一些卖家的反馈,事实上,亚马逊在6月初就悄悄实施了上线功能。业内人士预测,该功能正在小范围测试,测试完成后将扩展到更多品类。

  其实,在此之前,亚马逊也推出过类似的功能,比如“类似商品考虑”,但基本上只推荐竞品(往往是自有品牌产品)或者是推荐限量产品。相对而言,亚马逊卖家的水花并不引人注目。

  (来源:蓝海驿站)

  与考虑的Similar item相比,此次测试的More Like This足以吸引卖家的关注。

  对于买家来说,上线的这个功能无异于提供一个方便快捷的比价工具。也许他们可以在同一页面上找到更实惠的产品,这极大地优化了他们的购物体验。但对于卖家来说,无形中增加了竞价压力,同时也面临着流量分配机制的变化。可以分配的流量会随着页面的逐步扩大而减少。

  不过,这也提醒卖家,想要获得更多的流量,就需要在产品功能、标签定位、品牌营销上花更多的时间,努力让自己的产品抓住消费者的心,或许还能拦截更多的流量,摆脱流量流失的困境。

  2. 积极寻求改变

  如今的电商行业,已经被特木、TikTok店等平台发起的价格战搅得沸沸扬扬。

  但亚马逊并不想卷入平台间的无效价格卷入,而且也确实这么做了,直接用行动表达了自己的立场。前段时间,亚马逊将Temu踢出了比价系统,以防止亚马逊卖家受到Temu定价的干扰,扰乱其公平定价政策。

  事实上,对于亚马逊来说,多年的努力已经让其积累了根深蒂固的用户群体,因此没有必要盲目压价。这样做可能会影响商品和平台服务的质量,从而扰乱自身节奏,破坏市场。多年来建立的声誉。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新平台的崛起确实对亚马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为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亚马逊不得不积极做出改变,寻求价格、质量和服务之间的平衡。

  此前,亚马逊多次改变页面布局,比如在搜索框下方提供价格范围选项、在商品详情页显示每月销量等,一方面是为了引导卖家调整产品价格下调,给消费者一个合适的价格;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提高用户的购物体验,通过优化搜索界面,帮助消费者更精准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

  (移动端显示每月浏览量)

  虽然亚马逊不想被动卷入价格战,但它也知道价格已经成为消费者购物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 Skai 发布的数据显示,近70%的消费者在Prime Day购物前会在其他零售商的网站上比较价格。还有数据显示,61%的消费者将价格视为决定购买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促销节日。

  眼看Prime Day促销活动即将开始,这对于亚马逊来说是一场极其重要的购物大战,而沃尔玛和Target的促销活动也将在这段时间开启。前后夹击中,亚马逊怎能还屹立不倒?此时测试“同页比价”功能或许只是为了督促商家释放一定的折扣来留住消费者,帮助大促达到预期效果。

  可见,在低价卷入时代,即使是强大的亚马逊也不能一成不变,必须做出很多调整才能保持竞争力。对于所有卖家来说,我们需要看到的是,在新的游戏规则下,保持优势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在价格、服务和质量方面具有吸引力。

关于作者: 上海财经日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