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普生真的没明基好吗

  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夏斌)美国国债遭遇“冰与火”。一方面美国财政部还在疯狂发债,另一方面美债又被日本、中…

  北京7月27日电(记者夏斌)美国国债遭遇“冰与火”。一方面美国财政部还在疯狂发债,另一方面美债又被日本、中国、英国三大债权人抛售。这与当前各国“去美元化”浪潮有关,也直指美元面临的重大危机。

  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美国财政部上半年发行了超过9万亿美元的各种期限国债,同比增长23%。然而,美国财政部最新的发布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日本、中国和英国三大海外持有国正在抛售美国国债。

  今年5月,日本、中国和英国分别持有10968亿美元、8467亿美元和6666亿美元,较今年4月减少304亿美元、222亿美元和141亿美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中国美债持有量下降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主动净减持,二是负估值效应导致的被动减持。此外,在稳步推进金融开放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对外证券投资的重要性这几年有所下降,对美国投资重要性的降低也可能是一个考虑因素美国金融制裁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也正在推动中国减少对美元资产的依赖,中国对外证券投资有望更加多元化。

  事实上,全球正掀起一股“去美元化”浪潮。国际货币金融机构论坛官方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显示,与过去两年相比,未来两年各国央行计划增持欧元的比例将会增加。长期来看,多国央行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的调查覆盖了全球75家央行储备管理机构,管理资产总额近5万亿美元。

  执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此前表示,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85个国家以各种方式加入“去美元化”进程。种种迹象表明,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刻意削弱美元在对外经贸交往中的作用。在一些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就连英国、法国、德国等美国盟友也选择避免开放美元体系。全球“去美元化”进程方兴未艾。

  他认为,美国主导的反全球化行为抑制了美元的国际使用,而美国政府打压其他贸易伙伴、制裁战略竞争对手的反全球化举措将导致一些国家实施反制措施,同时更多国家将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和美元的信用产生怀疑和厌恶,担心自身利益在美元体系中受损,从而加入“去美元化”的进程。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四大因素推高了今年“去美元化”情绪。首先,各国近期减持美元资产,增持黄金。 “去美元化”加速从讨论走向行动;第四,美国债务上限闹剧威胁美债信誉。无论是债务风险还是金融制裁,美国政府酝酿的美元危机已经显现。

  美国财长耶伦此前表示,美国议员并没有做出任何有利于美元的事情,而美国债务上限危机削弱了全球对美国履行债务义务能力的信心,这对美元声誉造成了打击。

  摩根大通分析团队认为,美国的政治分裂使美元面临风险。美国政治失灵是美元长期主导地位的头号威胁,这可能会阻碍美国管理国家债务的努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徐飞标认为,随着美国在世界上的相对衰落,美元的持续“主导地位”不仅会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影响,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对美国经济弊大于利。当然,由于美元体系的“惯性”以及世界上没有第二种货币可以取代美元的事实,美元的地位将长期持续,但美元的衰落仍将持续。美元升值是大势所趋。

  连平直言,未来一段时期,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美元主导地位的削弱可能会阶段性加速。总体而言,美元主导地位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去美元化”将是一个长期的演化过程。 (超过)

关于作者: 上海财经日报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