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转型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经济结构升级的新方向、经济增长的新空间。我们期待创新主体的新行动。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强调,支持民营企业加大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的绿色低碳改造。
作为占全国90%以上的经营主体,民营企业不仅是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节能减排、减碳的重要贡献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民营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机遇;它既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也是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选择。当前,在绿色发展目标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正在调整“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转型。 2022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有426家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
与此同时,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探索实践中,也存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卡脖子”风险、绿色发展投入不足、技术转化不足等问题。一些民营企业还面临不想转、不敢转、转不了等困难。这不仅考虑转型成本,还评估政策和制度环境。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号文件显示,民营企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包括投入成本高、技术限制、人力资源短缺、政策理解不全面等。为此,加快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关键是优化落实各项民营经济支持政策措施,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打造绿色转型生态。
一是加快绿色低碳技术开发应用。科学技术是推动绿色转型的关键要素。要培育一批重点行业的民营科技领军企业、专业化创新型中小企业和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主体作用,以关键绿色技术为突破口,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发展动力,切实增强自主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绿色创新能力。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加强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深入联合研发、对外公告等方式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奠定基础。为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推动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绿色低碳技术团队,加快绿色技术成果转化应用。
二是拓宽绿色低碳企业融资渠道。绿色金融是支撑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严格落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政策,完善财政激励绩效,兑现企业绿色转型财政奖励和补贴,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减碳、减排改造。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培育和引导民营企业上市融资,加强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碳交易市场机制,推动环境权益抵押、质押融资。鼓励发展绿色供应链金融,加大低息绿色信贷支持力度,帮助民营企业降低绿色转型成本。三是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增长点。建设绿色工厂,研发绿色产品,打造绿色产业链。科学制定减碳目标,做好碳排放测算,升级生产工艺,加快传统产能改造升级,树立企业绿色品牌,提高企业竞争力。用数字赋能推动企业绿色转型,将数据元素渗透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高企业运营管理效率,有效降低企业碳排放。
最后,营造绿色低碳转型的良好生态。推动民营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不仅需要企业履行自身责任、充分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长期支持和共同努力。政策环境是推动绿色转型的根本保障。要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确保民营企业充分受益,切实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完善公平竞争制度,坚持对不同类型主体企业一视同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增强主体经营活力。构建“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最大限度整合各方力量和资源优势,为民营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