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月29日电(高志苗)24日上午,刚刚从德国出差回来的上海益鑫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钟伟来到了公司。 2023全球“未来产业中心”下午还没来得及倒时差。 “星”大赛半决赛未来物资路演现场。他告诉记者,希望通过比赛向世界展示“全球首个应用于心血管领域的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项目。
2023年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复赛正在这里举行。作为《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提出以来的首届未来行业大赛,“未来行业之星”大赛面向全球直播英雄榜。共征集项目536个。最终,120个项目入围复赛,其中20个项目入围未来材料方向。
未来材料2023全球“未来产业之星”大赛半决赛路演。记者高志苗摄
新材料为未来产业发展带来基础支撑
“我们带来的确实是世界领先的材料项目,包括相应的设备,这也是国际首创,所以我们认为值得向世界展示。我们致力于材料研发十年,而第一个与材料相关的装置的研发也需要相当多的时间,2022年该项目将完成全球首次临床试验,可以说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钟伟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道。
据介绍,上海益鑫医疗器械协助上海中山医院完成了全球首例“聚合物小叶经皮主动脉瓣置换系统”的临床植入。该病例已顺利完成一年随访,共10例患者完成FIM临床植入,并已陆续完成长期随访。患者的随访结果令人满意。与传统生物材料阀门相比,高分子材料阀门的使用寿命有望提高一倍,并且传统的手工缝制生产升级为自动化生产,大大提高了制造成本和生产效率。业内专家评价,高分子材料瓣膜FIM临床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及材料在部分领域开始引领全球创新。
对于未来发展,钟伟表示,除了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产品外,公司还致力于将新材料应用到其他瓣膜领域,包括介入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手术瓣膜等。希望能够完全替代传统阀门材料。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程新红告诉记者,材料是未来产业的“基石”,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空间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撑。 “目前制约国家高新技术发展的主要是材料和装备。装备也是基于先进材料制造的。如果说高性能制造加工装备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平台,那么先进材料就是滋养高科技发展的土壤。新材料研发成功,其他技术被攻克只是时间问题。”新材料的研发将推动各领域向绿色节能、健康环保、高效高可靠性方向发展。例如,新型绿色光学镀膜材料及其产业化、可循环碳纤维复合材料低成本制造及先进连接技术、基于海洋战略能力建设的高性能柔性装备技术及应用、宽禁带产业化等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等材料研发企业通过案例阐释了新材料在未来产业布局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上海拥有发展未来产业的先天人才
程新红认为,上海拥有发展未来产业的先天人才。上海是一座与国际接轨的大城市,在金融、科技创新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上海拥有发展未来产业特别是材料创新的肥沃土壤。拥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链以及强有力的政府支持和鼓励政策。
她指出,材料领域是一个比较基础的领域,既需要原始创新来驱动,又需要产业合作来推动。因此,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材料领域科技进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充分发挥各国优势,共同推动。推动未来产业发展,将实现全人类的共同目标。
环城(上海)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材料正在推动全球制造业向绿色高效转型。只有不断加强国际交流,才能推动未来材料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未来产业大赛力求与国际接轨,有利于科技传播与交流,有利于科技人才自由流动,对中欧高水平开放合作发挥重要积极作用。国际科技活动。”该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荷兰、以色列、新加坡、马来西亚、爱沙尼亚等8个国家的未来产业项目,以及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山东的项目。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新疆等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类创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同台竞技,共同描绘“未来”。 (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