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深圳福田中央商务区,高达599米的平安金融中心高耸入云。世界第四高楼巍峨雄伟,正如平安集团的实力:年收入1万亿元,利润1000亿元,纳税1000亿元,资产11万亿元;每6个中国人就有1个是平安客户,2022年纳税额将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1000。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一定有一批屹立于世界的优秀中国企业作为支撑。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表示,平安自诞生以来,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坚持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前进,努力让保险金融服务惠及全民。
不平凡的改革时代,注定有坎坷曲折、精彩的改革故事。 35年前,平安从一个13个人、3台电脑的团队成长起来。每一步的开拓和改革探索都促进了自身发展和产业转型。 2023年,平安将在《财富》《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排名第33位、全球金融企业第5位、中国金融企业第4位。自2019年起连续五年位居全球保险公司第一。
如今,中国平安积极夯实根基,推进寿险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继续依靠加强科技创新、建设综合金融增强实力;积极应对老龄化趋势,发展医疗健康养老生态圈,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转变坚持服务“大国”、“强国”的进程。人民群众的关切”。
寿险改革是平安固本、强基之举
在平安成长过程中的诸多自我革命中,三年前先于行业的寿险改革是一个里程碑。不仅因为寿险是平安的支柱核心,还因为保险的基本作用是提供保障、稳定社会、稳定生活。平安一直强调,客户购买保险,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份合同,更是平安人寿为亿万家庭保驾护航的承诺和责任。
自2019年宣布启动寿险改革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实践,平安今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平安整体保费收入达4598亿元,同比同比增长7.2%;其中寿险保费收入2862亿元,同比增长8.7%,领跑国内保险业,经营状况持续向好。平安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陈新英表示,寿险改革是平安30年来所做的最广泛、最复杂、最深入的改革,难度超乎想象。
1994年加入平安的杨峥是平安的“元老”。如今,作为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峥深刻认识到这次寿险改革的难度:改变人群战术、培养高素质代理人队伍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回应客户需求、保险+服务模式创新……一次次突破壁垒,改革力度深入骨髓,广度触及大局。当时,寿险业正蓬勃发展。全国保险代理人数量增至912万人,创历史新高;普通寿险保费年增长率从2018年的0.85%上升至14.83%。本来是气势磅礴的时代,平安为何选择翻身?
风险隐藏在表面之下。杨峥分析,我国寿险业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依靠的是人群策略和金字塔式的代理模式。但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更健康、更长寿、更高品质的生活成为共同的追求。在满足公众多层次、个性化的安全需求方面,依靠大量人力带动业务发展的传统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成为制胜点。
在时代的浪潮中,不进则退。中国平安分三步启动寿险改革。
第一步是摆脱人群战术。
传统的人员大量流入、大量流出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什么样的代理商才能适应新时代、新需求并走得更远? “高质量、高产能、高收入”是平安的选择。
每天早上8点30分,邱美香打开销售部的投影仪,与全体代理商一起参加集团公司的早会。她负责的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车公庙营业部刚刚荣获“三好五星级营业部”。
“三好五星级营业部是寿险改革启动后,平安根据人力、产能、业绩、日常经营等指标制定的新的经营评价标准。”邱美香告诉记者,由于代理商水平参差不齐,除了每天的早餐外,销售部还会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集体培训、集体培训。
记者在现场看到,20多名特工五六人一组坐着,分成四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回答其他人的问题。气氛热烈。 “代理人不应该只是‘卖保险’,更应该成为家庭风险管理顾问。”邱美香表示,“转型虽然困难,但效果明显,我们销售部目前有代理商40余家,业绩实现了持续稳定上升。”目前,平安保险代理人不足40万。三年内代理商总数减少了一半左右,但人均生产能力和人均收入却增长了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