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全国消费市场持续复苏,最新物价数据显示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向好。
国家统计局9月9日发布数据显示,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1%;环比增长0.3%,涨幅比上月提高0.1个百分点。百分点。 CPI同比涨幅转正,标志着经济运行复苏。
消费是经济周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具有基础性作用。 8月份,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0.5%,对CPI同比上涨起到了拉动作用。受夏季旅游需求支撑,机票、旅游、酒店住宿价格同比分别上涨17.6%、14.8%和13.4%。受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和需求改善影响,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降幅比上月收窄1.1个百分点。
今年以来,消费市场有序恢复,供需关系逐步改善。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继续发力,促进消费持续复苏。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强调,要积极扩大内需,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以终端需求拉动有效供给,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战略结合起来。要把边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促进汽车、电子产品、家居等大宗消费,促进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
随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和地方不断出台稳定消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等措施切实推动各项措施尽快落实。其中,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号文,从20方面推动消费恢复和扩大。商务部将今年定为“消费提振年”,围绕各类消费场景开展了一系列消费促进活动。 8月份消费市场的回暖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居民消费价格整体回升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也出现回升迹象。 8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由环比下降转为上涨,同比降幅收窄。此前发布的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9.7%,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景气水平进一步提升。其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创近5个月来最高水平。高点表明生产需求正在回升,制造业生产活动正在加速。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中国多项经济指标的回升向国际市场发出了积极信号。近期,瑞银财富管理、富达基金等纷纷表示看好中国消费复苏和经济增长前景。随着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元界、区块链等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商业化和普及,网络消费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年,中国网络零售额将达到13.79万亿元。这个专注于监测中国网络零售市场的电商平台已累计直播超过1.2亿次、观看次数超过1.1万亿次、直播产品超过9500万个、活跃主播近110万。 2023年1月至5月,全国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0.3%。 2023年“618”购物节期间,全网综合电商平台、直播平台等累计销售额达7987亿元,创近六年新高,同比增长4806.25亿元。 2019年,网络零售电商平台作为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典型代表,成为拉动消费、畅通流通、提振经济的新引擎。
展望下一阶段,中秋、国庆等假期预计将继续带动消费稳步复苏。促进居民消费、“认房不贷”、调整现有房贷利率等政策也有望对消费产生长期积极影响。随着一揽子政策措施加速落地,供需双方向好,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将逐步增强,回暖可期。